
唭投郎。來唭投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Ki-lirgan Culture Studio
唭哩岸工作室的成立,要從2014年臺北市儲備社區規畫師培訓計畫說起,我們是當初北投區的唭哩岸實習小組,一開始共五位成員,其中四位是北投區的在地民眾,提案人庚霖與組員凱珞,更是在唭哩岸地區在地生活超過數十載的社區居民。組員大多數為女性成員,兩位母親務葵與雨青,更是家中明朗的太陽,有著溫柔體貼及敏銳的心,在社區事務協調上能夠融洽的接納各種建議,使其轉化為正向的力量,為社區帶來嶄新的變革!最後,也感謝最佳第五人忠岳兄在培訓階段的付出與支援。在培訓後各自回到所屬的社區,有人成立工作室、有人進入非營利組織、也有人成為社區發展協會重要幹部,更有人曾投身里長的選舉。
工作室的創辦人 - 李庚霖(阿庚),曾以一整年的時間回到父母的故鄉,在雲林故事館擔任專案經理、策展與推動社區繪本專案。在2013年回到自己從小生長的臺北後,從事公共藝術專業委託規劃的藝術專員工作,除了過著維繫生存的上班族生活之外,更懷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將故事文化帶到唭哩岸,讓普遍冷漠的都市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溫度,更想進一步讓「唭哩岸」的意義不再只是一個過路的捷運站名,而是有著豐厚歷史底蘊、充滿人情味的好所在,因此決定正式成立以地方文化為養分、社區營造為目的個人工作室。
本工作室遂於2014年儲規師培訓結業後成立,初期於2015年9月在北投區明德路成立實體工作室,並組成「岸中唭片」唭哩岸社區故事紀錄片團隊(吳銘崧、楊于賢、莊凱丞)與多位夥伴組成的志工群。希望透過在地工作團隊的成立,除了發揮當初在培訓課程中的學習能有實際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可以為社區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讓更多的人關心起社區中與生活相關的公共議題,或許只是一起做做夢、但更進一步的可以有機會去一起行動,讓唭哩岸的文化光彩能承先啟後,更能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再展風華!
在此,也特別感謝歷年來參與紀錄片拍攝的夥伴:2016「岸中唭片2.0」林子翔、吳銘崧、李麗靜,拍攝『在唭哩岸停泊2』;2017「岸中唭片3.0」王一樵、蔡依蓓、李麗靜、林雅婷、林政嘉,共同參與『憶唭走』。
2017年起,透過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以「咱的唭哩岸故事庄」為名,開設故事學院從事「地方文化人才」培訓,從那時起,奠定了「唭投郎」志願服務的夥伴基礎與凝聚力,在每一次的專案中奉獻個人的專業與興趣,為唭哩岸文化盡一份心力:曾公共議題群眾募資成功、協同社區藝廊與社區據點經營、參與北投地方跨社區提案與執行等。夥伴皆以「讓唭哩岸的文化結合『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整體願景共同發展」為使命,希望能以在地文化保存、地方知識轉譯與教育推廣為主要任務,找到合適的永續經營模式。2021年持續參與的核心夥伴:李鑫昌、林虹吟、李麗靜、林政嘉、林雅婷、林炎勳、林明輝、何宜庭...等,成員跨越了1950~1990世代,匯集了不同的行事觀點與能力。
2016年起,嘗試以不同型態經營實體工作室空間:2016年於明德路榮華社區、2017至2018以「來唭投」之名於尊賢街立賢社區、2019至2020於尊賢街尊賢社區、2021至2023以「來唭投2.0」之名於吉利街吉利社區、2024迄今以「有山書屋」之名於東華街東華社區。
2019年起,倡議「守護台北記憶之石 - 唭哩岸石銀行」,推廣與執行唭哩岸石的保存與再利用行動,已有多項收存與再協助利用案例:基隆劉銘傳隧道、蘆洲保和宮、唭哩岸打石文化展示牆、福星公園、洲美公園......等。
2020年起, 於北投社區大學開辦「跟唭投郎趣旅行」課程,進行全台灣社區營造據點、地方創生與在地慶典的親訪交流與體驗,豐富自身與學員對於台灣本土認同、支持及參與盡一份心力。
疫情中與後疫情時代,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計劃」的契機與多所大學針對北投地區相關議題合作迄今,包含:台北藝術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實踐大學......等。進而推動唭哩岸與北投的地方元素有更多的機會進入校園並回饋社區,有多項活動、課程與出版成果。
現工作室以專案合作模式,參與的核心團隊成員為:李庚霖(主理人)、林雅婷、林明輝、林炎勳、林政嘉、陳殿昇......等。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Ki-lrigan Culture Studio
人文藝術。故事紀錄。分享共創。社區營造
Art。 Story。 Share 。 Build
我們的使命 & 服務項目
Our Mission & Service Projects
創 辦 人 簡 介 2021 Oct. 更新
你好,我是李庚霖,也可以叫我阿庚,我是住在唭哩岸地區30年的在地居民,從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畢業的我,對於在地文化及老建物有了獨特的喜好與情感。因為都市更新的腳步快速,使得很多既有的共同記憶逐漸消失在我所熟悉的地方,因此希望可以透過藝文活動、故事串聯以及自他彼此的力量,為所在之處做些事情,使社區富有人情味!環境也能因此營造的更美更好!

學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畢業
-
103年度臺北市儲備社區規劃師|結業
-
文建會網路學院第六期-文化資產系列|結業
工作經歷
現任
-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創辦人
-
社團法人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總幹事
-
東吳大學USR計畫:韌齡心北投生活圈|協同計畫主持人
-
北投雲集食農教育勞動合作社|特約視覺設計師
-
北投社區大學|公民議題、課程發展、北投學程委員
-
北投社區大學 跟唭投郎趣旅行|講師
-
北投社區大學 我繪平板話故事|講師
-
台北市立關渡國中 – 七年級彈性學習課程:自然英語生態行 |授課講師
-
投圓文化有限公司|北投說書人
-
雲林故事館 |館舍營運專案人員
曾任
-
2017共享設計有限公司|社會設計師
-
2017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執行秘書
-
2017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交流長
-
2016中心新村保溫計畫初期推動勞務委外|專案管理師
-
2013優亞實業有限公司藝文部|公共藝術專員
-
2012社團法人雲林縣雲林故事人協會|專員
-
2012雲林故事館|館員
-
2011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展覽演出組|組員
-
2010實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設計企劃
媒體報導
★ 追尋百年記憶 咱的唭哩岸故事庄 (公民記者 楊紹紘 報導/影片) 2017-07-26
★ 鎮安門神下哨 文化傳「神」唭哩岸 (復興崗電視台採訪小組:林義鈞、呂柏言、廖啟盛、丘耀文、邱昱錡/北投報導/影片) 2016-12-08
★ 真實呈現城內故事 街區影像營熱情招募 (凱擘大台北數位新聞/影片) 2016-06-17
★ 唭哩岸石頭屋遭拆 鏡頭紀錄暴力 (央廣RTI/廣播) 2016-06-06
★ 搶救打石文化-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影片) 2016-04-30
★ 廢墟中找哩岸石 文史保存 (聯合報 記者 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12-25
★ 300年唭哩岸聚落 拆到只剩一間 (聯合報 記者 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11-16
★ 北市/尋訪打石文化 修復唭哩岸故事 (聯合報 記者 吳思萍/台北報導) 2015-10-17
★ 導覽在地打石文化 李庚霖的唭哩岸故事地圖 (影片) 2015-10-16
★ 藝術下鄉Q版肖像街頭速寫 (記者簡彩鳳/金門報導) 2007-10-14
★ 碉堡藝術節街頭藝術巡迴表演週五週六分抵金城烈嶼 (美美美記者 金門特派員/ 金門縣政府) 2007-10-03
唭哩岸文化工作團隊及夥伴
Work Teams & Partners
Ki-lrigan Cultural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Ki-lrigan Culture Studio

有山書屋-私人藝文空間
The Study Under Ki-lrigan Mountains

唭哩岸文化志工
Ki-lrigan Culture Volunteers

「岸中唭片」唭哩岸社區故事紀錄片團隊
Ki-lrigan Community Story Documentary Team